中国经济发展新命题:“反内卷”治理迈向市场化、法治化 

中国经济发展新命题:“反内卷”治理迈向市场化、法治化 

hyde01 2025-08-22 中式庭院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记者 闫桂花

7月1召开的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奠定了以法治化为核心的现代市场治理体系雏形。 

在经济学家看来,“内卷式”竞争是指在投入持续增加的情况下,边际产出不升反降,甚至出现总产出负增长的非理性竞争状态。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低价竞争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困境。在长期的“内卷式”竞争之下,经济会陷入“过度竞争→企业利润下滑→居民收入增长停滞→消费能力萎缩→物价持续低迷”的负向循环。

自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来,“反内卷”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导向,预计这一概念也将贯穿整个“十五五”时期。专家表示,在这场系统性的“反内卷”过程中,市场化、法治化是主要路径,而刺激内需是破局的关键。

“内卷式竞争”的三个特征

十年前,中国也曾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2015年末启动的“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改革通过行政手段对钢铁、煤炭等上游行业进行产能出清,推动了工业品价格回升和企业利润改善。

中国经济发展新命题:“反内卷”治理迈向市场化、法治化 

和十年前相比,当前的“内卷式”竞争呈现出三个新特征——行业分布更广、主体结构变化、需求约束强化,这使得政策很难复制过往的供给侧改革经验,去产能只能成为“反内卷”治理的手段之一。

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上游产业,以国企为主,但此轮“内卷式”竞争不仅涉及传统行业,也包括以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兴行业,企业聚集在产业链的中下游,产业更为分散,且以民营企业为主。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指出,当前约有六成行业的价格增速低于成本增速,行业分布比2015年更为广泛。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此轮过剩产能集中在新兴领域,且50%-90%的产能来自私营部门。

更大的不同则来自需求端。分析人士指出,供给侧改革之所以能顺利推行,离不开需求侧的支撑。彼时,全球经济复苏,外部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大规模的棚改货币化政策大大刺激了内需,为价格传导创造了顺畅通道。而眼下,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特朗普政府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激进举措大幅提升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从内部环境来看,房地产市场连续四年处于下行通道,叠加人口负增长、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等多重约束,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压力。

“反内卷治理”是一场“新供给侧改革”

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央从2024年开始系统性推进治理转型,“反内卷”政策体系逐步建立,政策从企业行为规范拓展至地方招商,并强化法治和市场机制的联动,从而服务于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

中国经济发展新命题:“反内卷”治理迈向市场化、法治化 

经济学家将“反内卷治理”称为“新供给侧改革”,“新”不仅是指此轮治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更在于注重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形成治理合力,实现从“内卷红海”到“创新蓝海”的跨越。

“当前的政策更侧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化竞争机制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而非单纯通过行政手段清理过剩产能。不同于上轮以上游国企为主、强调硬性去产能,本轮内卷治理涉及更多新兴产业与民营企业,治理手段也更依赖于法治框架与行业自律,治理周期或将更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在近期的一篇研报中写道。 

民生证券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陶川也表示,和之前供给侧改革相比,当前最大的不同在于治理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传统产业,而对于部分优势产业,需要既治理、又保护,既要避免无序竞争、又不能不要竞争,因此“反内卷”要更加注重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性 手段上更加注重市场化、法治化。 

扩大有效需求是“反内卷”的关键

“低价、产能过剩”是内卷的两个主要特征。不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显示,从近年制造业的表现来看,多数行业的产能并未显著扩张,总体价格下行压力主要来自需求端收缩,因此,尽快扩大有效需求是“反内卷”的关键所在。

CF40研究院表示,刺激内需将为过剩的产能创造新的出路,从“内卷式”的零和博弈转向“做大蛋糕”的正向竞争。而要扩大有效需求,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改变以往“重物轻人”的做法,真正落实“投资于人”的发展理念,需要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社保等各项政策协同配合。

近期越来越多学者建议要将财政支出更多转向社保、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畅通从生产到消费的渠道。

今年3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发言中建议,通过政府补贴、国有资本划转以及养老制度建设等多种举措,争取在一两年内,将农村居民每月养老金从200多元增加到400元。他指出,作为中国收入最低的群体,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较高,若能向农村居民提供1万亿元资金,最终预计可拉动GDP约1.2万亿元。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在今年4月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应该借助刺激消费的契机,下定决心改革社保体系。“在目前的宏观背景下,没有什么政策能比改革社保体系更能提振消费。”他建议,短期内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的平均水平从每月200多元提升至400多元。

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思路

此外,学界普遍认为,内卷式竞争是资源错配和竞争失序的集中体现,而地方政府在企业内卷式竞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通过税收返还、低价供地、专项补贴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相关政策对支持地方发展经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导致了同质化产能重复布局、资源利用效率下降等问题。此外,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或者扶持本地企业,往往会选择设置进入壁垒或者对亏损企业持续输血。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院长刘志彪此前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反内卷”治理从根本上需要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思路,即从“行政性分权”思路转为“经济性分权”思路,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他认为,税制改革可作为其中的一个手段,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等要求,指向的就是这一改革方向。

刘志彪解释称,地方政府的税收以增值税为主,而增值税是在生产环节征收的税,这就意味着必须不断扩大产能才有足够的税收来源,因此,他建议未来把消费地跟生产地税收进行分享,比如让消费大省分享增值税,或将增值税部分转为消费税,如此地方政府才有动力去抓市场消费,而非单纯追求产能扩张。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奚锡灿则认为,制度化“去内卷”需要在服务业开放领域多下功夫,让更多服务业赛道向市场开放,打破行业壁垒,引入竞争,激发创新。他对界面新闻说,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业普遍存在更为严格的准入限制这进一步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服务业流动,使得制造业成为企业家竞争的“主战场”,加剧了制造业内部的低价、同质化竞争。 

奚锡灿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服务业理应逐步成为增长新引擎。参考国际经验,高收入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例通常在70%以上,甚至超过8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7%,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法治化、市场化”还意味着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企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修订《反不正当经济法》《价格法》等跟内卷式竞争行为相关的法律、以及推动公平竞争审查等。

近年来平台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在“内卷式竞争”中扮演的角色也备受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慧群在其合作撰写的《中国制造业“内卷式”竞争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一文中指出,平台利用其算法与市场力量,不仅加剧了现有“内卷”,还制造出了新的内卷。

黄慧群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平台经济领域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举措,重点规范平台企业在市场准入、价格制定、流量分配和交易条款等方面的行为。同时进一步打击恶意补贴、“烧钱换市场”等扭曲市场行为。

不过,也有学者提醒,涉及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在定义“内卷式”竞争时应该谨慎,切实落实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接下来,平台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还有待继续完善。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中国经济发展新命题:“反内卷”治理迈向市场化、法治化 》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