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职场妈妈育儿难,谁来看见谁来帮忙?

人民日报评论:职场妈妈育儿难,谁来看见谁来帮忙?

hyde01 2025-08-26 装修趣闻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谁来带娃?这是让不少家庭头疼的难题,也是全社会广泛讨论的问题。“焦虑的妈,隐形的爸,操心的祖辈,被鸡的娃”,是一些家庭略显混乱的现实处境;“左手电脑、右手尿布”,则道出了许多妈妈家庭职场连轴转的艰辛日常。此刻屏幕前,不知有多少是忙完一天刚开始享受自由时间的职场妈妈?你和另一半是否曾为育儿分工吵过架?

视觉中国 图

社交平台上,我们好像常能看到“带娃崩溃的职场妈妈”,但在个案和故事背后呢?是在职场上“能顶半边天”的妇女,还承担了大部分家庭教育的社会现实。此前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家庭中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孩子的只占7.5%,共同承担教育活动的仅11.7%;0—17岁孩子的作业辅导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占67.5%。

职场妈妈育儿难,有外在“刻板印象”和内在“自我加压”的双重因素。眼下,男女平等已成社会共识,但仍有一些育儿分工的“旧脚本”仍在束缚我们,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等等。当然,女性孕育孩子后油然而生的母性,还有不少家庭里妈妈赋予自己更具体的责任感、更近乎完美的高要求高期待,也让不少她们往往更焦虑、更辛苦。

客观来看,随着时代发展,来自孩子爸爸的育儿参与和支持更多,但一些时候尤其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爸爸缺位”的情况依然存在。在被问及“怎么兼顾事业、学业还有家庭”时,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刘洋答道“所谓的平衡,是整个家庭与你一起平衡”,道出了很多职场妈妈的心声。说到底,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不应只是一道出给职场妈妈的考题。

减轻职场妈妈的育儿压力,不仅关乎个体家庭的和谐、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乎释放女性潜力、激活家政托育市场的可能性。而且从更大视角来看,这也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息息相关。

有困难、很重要,那么如何破局?

一方面是父母双方的共同努力,把职场妈妈的压力“减下去”。“爸爸带娃,主打一个‘活着就好’”“一个看平板、一个玩手机,自娱自乐,互不打扰”……社交平台上,这样的调侃和吐槽总能引来强烈共鸣。改变这一局面,需要爸爸们为自己的伴侣“减负”——不缺位、不隐形,更主动、更自觉投入育儿,更科学、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当然,也需要妈妈的“自我减负”——对自己放轻松,无需成为“完美妈妈”,上班、出差无法陪伴孩子时,少一点内疚,拿出经历和孩子一起分享;也对丈夫的粗糙多容忍,即使他们的育儿表现一开始不如人意,甚至还手忙脚乱一团糟,也可以多点耐心、多点空间,让他们逐步找到方法、提升技能。

另一方面则需要外部的托举,把对职场父母的支撑“加上去”。这种托举,既有实打实规范市场、改进服务的“硬举措”,比如多措并举培养一批高素质从业人员,出台高质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让找育儿嫂不再像“拆盲盒”;再如“给钱”“给场地”,不断增加普惠托育服务,解除职场父母的后顾之忧。也有通过出台各类政策和涵养社会风气增进对家庭育儿分工的“软支持”。不少地方陆续推行宝爸的“护理假”“育儿假”,这正是支持父职落地,让职场爸爸们参与育儿的时间更多、底气更足。

当理解、支持与行动汇聚,那份压在职场妈妈肩头的重量,才能真正被分担。而新手父母奔波在职场和家庭那步履匆匆的身影里,也能有更少的疲惫,更多前行的从容与底气。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人民日报评论:职场妈妈育儿难,谁来看见谁来帮忙?》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